江南体育成果中国建材:抓整合、促融合、打造“国之大材”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中国建材集团业务专业化整合的…
2024-06-06 18:43:07
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建材集团)是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重组而成(统称两材重组),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直接管理的中央企业。中国建材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综合性建材产业集团、世界领先的新材料开发商和综合服务商,连续12年荣登《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榜单,2023年排名247位,稳居全球建材企业榜首。拥有14家上市公司,其中境外上市公司2家,科创板上市1家。中国建材集团正式转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按照“4335”指导原则,加快推进管企业向管资本、建筑材料向综合材料、本土市场向全球布局“三大转变”,持续增强集团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材料产业投资集团。自2016年实施两材重组以来,按照“三步走”的原则,先后完成了第一步集团层面整合、第二步股份公司层面整合,目前正在推进第三步业务层面整合。本成果以中国建材集团水泥、工程、新材料三大板块业务整合为例,详细介绍推进业务专业化整合的实施背景、措施、路径、保障措施以及成效。
迈向新时代,中国建材集团深入推进“两材重组”,以改革创新激发活力,围绕转型升级做“领跑者”,一大批新材料技术、产品、装备逐渐站在世界一流,牢牢掌握制高点,为打造我国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国家队”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两材重组分三步进行:
2016年8月26日,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 中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材集团)重组,中国建材集团正式宣布成立。2017 年3月,集团层面完成整合,中材集团无偿划转至中国建材集团,成为中国建材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并完成了工商变更。集团层面无缝对接、深度融合,完成了战略规划、总部机构、二级平台、制度体系的四大优化(详见图1)。集团还实施了品牌文化、组织板块、水泥业务、国际工程业务、产融、产研六大整合(详见图2)。
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建材股份)和中国中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材股份)进行换股吸收合并,最终确定中国建材股份与中材股份换股比例为0.85,每1股中材股份的股份可换取0.85股中国建材股份的股份。2018年5月完成股份公司层面整合,中国建材股份和中材股份两个H股公司完成吸收合并,中国建材股份向原中材股份股东发行新股换股完成,原中材股份退市。
专业化整合是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可以从根本上减少重复投资和同质化竞争,能够让企业主责主业更聚焦、核心竞争力更强、产业结构更清晰,从而进一步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更好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国资委通过印发指导性文件、加强重点项目协调推动、强化工作联动等方式,统筹推进专业化整合和产业化整合,把横向相应的产业通过整合实现“一业一企、一企一业”,即一类业务主要由一个子企业专门运营、一个子企业主要经营一类业务,打造业务清晰、管理统一、运营一体的专业化发展模式。按照归核化原则,中国建材集团推进水泥、工程、新材料业务第三步业务重组整合,具体背景如下:
2016年3月,中国建材集团向国资委报送《关于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实施重组的请示》,提出重组原则上分为三个阶段,第三阶段为基本完成新集团内相关业务板块的整合。2016年8月,国资委下发《关于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实施重组的通知》:“在实施业务整合过程中同步推进上市公司整合”。开展第三步整合,是落实国资委请示方案及批复要求的关键步骤,也是两材重组的收官之战。
同业竞争历来是资本市场监管的重中之重。2013年国资委、证监会就印发了《关于推动国有股东与所控股上市公司解决同业竞争规范关联交易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国有股东与所控股上市公司合理划分业务范围与边界,解决同业竞争。历史上,三家西北水泥上市公司因同业竞争问题,多次受到监管询问。针对水泥、新材料、工程三大业务板块,中国建材集团及中国建材股份于2017年12月出具承诺:3年内稳妥推进相关业务整合,以解决同业竞争问题。开展第三步整合,是解决同业竞争问题、兑现资本市场承诺的必然要求。
通过深度业务整合,全面提升协同效应,降低单位成本,提高运行效率,进而巩固和加强水泥、新材料、工程服务三个板块的市场占有率和领导地位;且更好的避免无序恶性竞争,促进行业价格稳定及盈利水平提升,做维护行业健康发展的中流砥柱。通过业务整合,能提升中国建材集团整体估值,为后续实施股权融资降杠杆、增效益创造条件,实现“管资本”的题中之义。开展第三步整合,是中国建材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必由之路。
2018年12月19日,中国建材集团被确定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2022年6月,集团已正式转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在功能定位方面,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以对战略性核心业务控股为主,通过开展投资融资、产业培育和资本运作等,推动产业集聚、化解过剩产能和转型升级,培育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着力提升国有资本控制力、影响力。开展第三步业务整合,是契合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践行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的重要举措。
中国建材集团聚焦服务国家战略,承担“国之大材”使命责任,始终坚持专业化整合的发展战略,在不同业务领域、不同市场区域推进了多层次的专业化整合,促进集团在产业链、价值链上占据有利地位,提高了竞争力、影响力、控制力。按照“限期完成、比较彻底”的八字原则,高效有序推进业务板块整合,使得“两材”重组的“三步走”方略圆满收官。中国建材集团将按照归核化原则,加快内部资源重组,重构基础建材、新材料、工程技术服务三大业务单元,先易后难,分布实施,成熟一个完成一个,按既定计划完成业务整合,打造更多大型专业化利润平台。
新材料板块,按照材料分类和业务特点,确定拳头业务,确定细分领域独立资本运作平台,打造更多“隐形冠军”。
工程技术服务板块,夯实上市公司平台,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实现由单一水泥生产线建设向多元化工程建设和技术服务商转变。
业务整合的具体措施是以解决同业竞争为目的,将业务重组后上市公司空余的壳资源注入其他新业务。将中国建材集团所属非上市公司旗下同质化及上下游产业链相关业务置入所属控股的上市公司,发挥上市公司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平台及流通性强的功能。通过实施水泥、工程服务、风电叶片、检验检测产业专业化整合,打造以上市公司新天山水泥(股票代码000877.SZ)为主体的水泥业务平台、以上市公司中材国际(股票代码600970.SH)为主体的工程服务业务平台、以上市公司中材科技(股票代码002080.SZ)控股子公司中材科技风电叶片股份有限公司为主体的风电叶片专业化平台,以上市公司国检集团(股票代码603060.SH)为主体的检验检测业务平台、以上市公司宁夏建材(股票代码600449.SH)为主体的数字信息化业务平台,打造了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并争取在“十四五”期间打造3-5个千亿市值的上市公司,其集团盈利能力、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在玻璃新材料业务整合方面,以研发创新为中心,优化显示玻璃、新能源玻璃、优质浮法及特种玻璃产业布局。稳步推进实施贸易板块整合,聚焦国际供应链、国内供应链、招标集采,优化管理,加强协同,不断提升业务和风险防控能力。
水泥业务整合分两阶段实施。第一阶段的整合是将中国建材集团旗下优质水泥企业的中国联合水泥集团有限公司100%股权、南方水泥有限公司99.93%股权、西南水泥有限公司95.72%股权、中材水泥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注入新天山水泥,交易规模达981亿元,为A股历史上交易规模最大的发行股份购买资产项目。业务整合于2020年7月启动,增发的73亿新股于2021年11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第一阶段整合的目标是将中国建材集团除宁夏建材、祁连山两个上市公司外,旗下的大部分水泥资产注入新天山水泥。
第一步整合后,持续推进整合后新天山水泥的管理融合与业务协同,按市场区域进行业务重组,分别组建了14个区域公司,包括10个水泥、商混及骨料业务一体化公司,4个商混骨料和特种水泥业务专业化公司,实施了集中采购降低成本,引入了管理人员全体竞聘上岗,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新天山水泥整合当年实现营业收入1,699.79亿元,同比增长4.83%,扣非后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48亿元,同比增长248.02%。
第二阶段,开展宁夏建材和祁连山两家上市公司的业务重组整合。2022年4月,中国建材集团启动基础建材板块第二阶段业务整合暨数字化转型整合工作。整合路径为宁夏建材以向中建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建材信息)全体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建材信息,并向新天山水泥出售所属水泥等相关业务子公司的控股权以及持有的水泥等相关业务涉及的商标等资产。同时,宁夏建材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整合示意图如下:
目前,上述方案已经获得部分监管部门的审批。根据宁夏建材本次业务重组报告书披露,本次换股吸收合并及资产出售后,宁夏建材将定位为ICT数字生态服务提供商,聚合已有ICT厂商的资源优势,通过对自身核心能力的打造,以及丰富的产品生态,发展增值分销、数字化服务两大核心业务,未来的经营发展战略为:①增值分销业务:重组后的宁夏建材将依托中建信息原有客户、供应商,以及在增值分销领域多年的坚实积累,拓展多元产品,强化对产品的熟悉和理解,提升服务效力。②数字化服务业务:重组后的宁夏建材将作为中国建材集团的数字化、信息化的牵头单位,利用建材集团平台优势在内部锻造技术能力继而向外部输出,力争成为建材行业等垂直领域市场地位领先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数字化服务业务计划以中国建材集团数字化转型战略为基础培育完整的数字化、信息化技术能力及解决方案,重点打造能力完整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并以此为基础发展生态运营、智能应用等数字化服务,全面提升带动建材行业等工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2022年5月,中国建材集团启动了基础建材板块第二阶段业务整合之祁连山项目业务整合,整合路径为祁连山(股票代码600720.SH)以所持甘肃祁连山水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祁连山水泥)100%股权与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交建)所持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简称公规院)100%股权、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一公院)100%股权、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二公院)100%股权及中国城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城乡)所持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简称西南院)100%股权、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简称东北院)100%股权和中交城市能源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简称能源院)100%股权中的等值部分进行资产置换,差额部分由祁连山以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方式向中国交建、中国城乡(简称交易对方)购买,同时祁连山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并由新天山水泥托管祁连山旗下水泥相关资产。整合示意图如下:
目前,该方案获得部分监管部门的审批。本次交易前,祁连山主营业务为水泥、商品混凝土的研究、开发、制造、销售,目前已经形成兰州、永登、天水、甘谷、平凉、成县、漳县、文县、陇南、嘉峪关、古浪、夏河、张掖、定西及青海湟中、民和、西藏等17家水泥生产基地。祁连山控股股东为中国建材股份,实际控制人为中国建材集团。本次交易后, 祁连山将退出水泥行业,转为主要从事工程设计咨询业务。公规院、一公院、二公院、西南院、东北院、能源院将成为祁连山之全资子公司。同时,中国建材股份不再为祁连山控股股东,中国交建成为祁连山控股股东。通过本次交易,将助力祁连山完成战略转型,增强祁连山盈利能力,提高祁连山资产质量,进而提升祁连山价值,有利于维护祁连山中小股东利益。
在工程技术服务板块整合过程中,以中材国际为主体,开展产业链上下游业务整合,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相关水泥工程类资产。具体分为两步:
第一步是重组中材矿山建设有限公司(简称中材矿山)、南京凯盛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已更名为中材国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南京凯盛)、北京凯盛建材工程有限公司(简称北京凯盛),具体路径是:中材国际向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建材工程)、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建材总院)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北京凯盛100%股权;中材国际向中国建材工程、南京凯盛49名持股高管、技术人员等自然人支付现金购买其持有的南京凯盛98%股权;中材国际向中国建材股份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中材矿山的100%股权。
参与本次重组的中材国际拥有从水泥工程技术研发,到工程设计、专业装备制造、工程建设、设备安装、生产线调试、生产线维护和运营管理的完整产业链资源、专业人才队伍和系统解决方案;北京凯盛、南京凯盛和中材矿山均是中国建材集团内重点工程承包企业。其中,北京凯盛拥有海外水泥工程承包的丰富经验,在东欧、中亚和北非市场地位领先;南京凯盛则在国内水泥工程承包市场占据较高份额,在水泥厂智能化转型和水泥装备创新设计方面拥有行业领先的技术积累;中材矿山则是国家级矿山施工领军企业,长期为国内各大型水泥集团提供采矿服务。本次重组完成后,中材国际将把三家标的公司纳入整体业务体系,扩大在水泥工程领域的业务规模和影响力,拓展矿山工程与采矿服务的业务能力,进一步完善公司的核心产业链。
第二步中材国际向中国建材总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其持有的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简称合肥院)100%股权。合肥院深耕水泥生产线相关装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涵盖粉磨、热工、环保、计量控制、物料输送和钢结构制品等细分领域,自主研发制造的大型技术装备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以辊压机、立式磨和钢丝胶带提升机为首的装备专业化程度、技术含量和工艺水平高,在细分市场竞争力强,产品优势突出。本次重组完成后,中材国际下属装备业务及合肥院装备业务将共同打造统一装备平台,在业务、资产、机构、研发、财务和人员等多个方面进行整合,力争将装备平台打造成为“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材料装备平台,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在装备方面,本次交易完成后,中材国际装备产品矩阵进一步丰富,将拥有水泥领域品种最全、规模最大、品质高端的装备业务江南体育,产品类型实现横向扩张,同类产品技术共享,极大提高装备业务的竞争力和议价力。本次交易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中材国际装备业务布局,提升核心竞争力,助力中材国际实现高端装备领域的突破。目前,集团工程业务整合已顺利完成,预计将有效实现集团工程技术服务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共建互融,扩大中材国际在水泥及矿业领域的业务规模和影响力,形成共同发展、互相促进、资源共享的良性互动。2023年1-6月,中材国际新签合同金额405.99亿元,同比增长68%,各类分产品、境内(外)新签合同金额同比较大增长,详见下表
中国建材集团新材料业务板块已启动了风电叶片业务整合。根据中材科技对于本次风电叶片业务整合信息披露,中材科技所属中材科技风电叶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材叶片)发行股份收购中国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复材)、上市公司中国巨石(股票代码600176.SH)所持连云港中复连众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复连众)95%股权,现金收购4名持股高管自然人等少数股东所持中复连众5%股权;同时,业务链上游企业中国巨石以1.7亿元现金对中材叶片增资。本次交易完成后,中材科技合计持有中材叶片58.48%股权(含中材科技全资子公司中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持有的中材叶片0.51%股权),中国复材持有中材叶片21.51%股权,中国巨石持有中材叶片20.01%股权;中复连众成为中材叶片之全资子公司。整合示意图如下:
此次业务整合以中材叶片为主体整合风电叶片业务,打造协同高效的专业化发展平台,夯实行业龙头地位。也对中复连众的低效无效资产进行了剥离,带进来的是较为优质的风电叶片业务,包括复合材料管罐业务和水务业务。整合完成之后引进中国巨石作为公司股东,在原材料供应上形成有效保障。同时中国巨石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能够为中材叶片输入先进的管理经验,能够促进中材叶片长期稳健发展。
为解决两材重组后检验业务同业竞争问题,由国检集团牵头,全面整合中国建材集团内的检验业务。本次交易为国检集团分别收购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检测中心有限公司65%股权、新疆天山建筑材料检测有限公司51%股权;国检集团与中材地质工程勘查研究院有限公司、咸阳非金属矿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玻璃钢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等原中材集团系统内的5家标的企业分别成立由国检集团持股51%、5家标的企业持股49%的合资公司,然后由合资公司收购5家标的企业检验检测业务资产组;直接收购北京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有限公司检验检测业务资产组。重组后,国检集团承接了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工业陶瓷、非金属矿制品、矿物材料及化妆品等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内拥有五十余年行业影响力的检测机构,承接了7个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内的国家级及行政级中心,提升了国检集团检验认证专业服务能力,增强了国检集团检测业务的区域竞争能力,完善了国检集团检验服务认证全国服务网络,进而提高了国检集团的行业地位和持续盈利能力,这对于国检集团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强化主业的检测实力都具有很大的帮促作用。
凯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凯盛科技集团)是以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原名为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蚌埠院)为核心在北京成立的科技型企业集团。蚌埠院是新中国第一批成立的全国综合性甲级科研设计单位,2000年改制加入中国建材集团,并成立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建材工程)。近年来,凯盛科技集团确定了玻璃新材料“3+1”战略布局,打造“显示材料+应用材料”“新能源材料”“优质浮法玻璃+特种玻璃”3大上市公司平台,建设世界一流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已成为行业领先、享誉国际的高科技企业集团。根据蚌埠院中央应用研究总院研发、设计及工程服务的定位,实施蚌埠院与中国建材工程重组。具体途径为中国建材股份和蚌埠市华金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华金公司)分别以所持中国建材工程91%股权和9%股权对蚌埠院增资,增资完成后,凯盛科技、中国建材股份、华金公司分别持有蚌埠院50.47%、45.08%、4.45%股权,中国建材工程成为蚌埠院全资子公司。通过本次重组实现蚌埠院和中国建材工程的业务整合,打造科研+工程为一体的中央应用技术研究院,重组后预计可实现降本增效,并产生较强的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
为化解债务风险,整合贸易业务资源,助力贸易业务高质量发展,中国建材集团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开展了贸易板块业务重组,具体途径一是中建材海外经济合作有限公司(简称中建材海外)将环保业务资产打包组合协议转让给中建材国际物产有限公司(简称国际物产)、将招采平台资产打包组合协议转让给中国建材集团全资子公司北新建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北新集团);二是中建材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简称中建材进出口,含所属公司)在上述转让完成后,将所持中国建材国际新加坡公司100%股权、中国建材国际新西兰有限公司100%股权、中建材海外100%股权协议转让给中建材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中建材投资);三是中建材智慧物联有限公司将所持中建材智慧工业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智慧工业)100%股权协议转让给中材国际;四是国际物产将所持中建材通用技术有限公司89.15%股权及应收中建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资产管理公司含所属公司)债权协议转让给中建材进出口。五是中建材进出口将所持国际物产100%股权和中国建材(香港)有限公司100%股权协议转让给北新集团;六是北新集团将所持北新集团坦桑尼亚有限公司(简称北新坦桑)73.79%股权协议转让给中建材投资。七是北新集团将所持北新房屋有限公司81%股权协议转让给资产管理公司;八是北新房屋将所持北新房屋(成都)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给北新集团控股子公司北新国际木业有限公司。本次整合完成后,北新集团发展国际、国内供应链业务,搭建数智化服务平台,推动贸易业务做优、做强,成为有行业影响力的现代数智供应链集成服务商。中建材投资聚焦境外属地化建材海外仓经营业务,中建材进出口成为壳公司,通过出售资产偿还债务。整合完成后的示意图如下:
为保障第三步业务重组整合的稳步有序推进,有效保障重组各方利益,尽早释放重组整合红利,中国建材集团采取以下保障措施:
中国建材集团成立业务整合专项工作机构,包括业务整合领导小组和业务整合工作小组,业务整合领导小组由中国建材集团领导班子成员组成,业务整合工作小组包括业务组、财务组、法律组和综合组,对上负责与国资委及证监会等监管部门沟通接洽,对下协调涉及业务整合的相关板块公司,对外联系协调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评估等中介机构,对内组织中国建材集团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参与业务整合事项谈判、重要问题跟进。
充分考虑和尊重重组各方利益,稳妥规范推进业务重组整合,一方面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集团规章制度,依法依规、规范操作,按照“人随资产、业务走”的原则,充分做好有关人员的安置和思想工作,确保生产经营和职工队伍稳定;另一方面通过重组整合,在打造核心资源、拓宽市场渠道、提高产业集中度、品牌价值、维护行业利益等方面,更好地发挥协同效应,实现相关业务整合优化,切实实现“1+12”的效果,保障相关方利益不受损。对于涉及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有关业务整合,采取上市公司业绩对赌承诺的方式确保不损害上市公司小股东的利益。对于非上市公司被重组方而言,可通过强化与被重组方之间业务往来的方式确保维护被重组方的利益。
党建纪检推进“四同步”、做好“四对接”。重组方党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加强对业务整合单位党建、纪检工作的指导,深入推进党的建设和业务整合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及工作机构同步设置、党组织负责人及党务、纪检工作人员同步配备、党的工作同步开展,做好体制对接、机制对接、制度对接和工作对接。此外,业务专业化整合过程涉及重组方多、标的金额较大,交易方式复杂,重组方的上级单位通过审计、巡视等多种方式加大日常监督力度,确保相关人员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底线思维,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确保重组过程中合法合规操作,保障业务重组的顺利进行。
中国建材集团围绕“战略引领、资源配置、资本运作、风险防控、党的建设”的总部五大功能定位,以改革转机制、以创新促发展,突出战略管控、强化战略引领,对核心成员企业进行主业和战略梳理、划清跑道,通过资本运作,推动三大业务整合优化、组织架构调整、资源合理配置。以联合重组、资源整合的方式,解决行业集中度和布局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减少增量、优化存量,重塑竞争有序、健康运行的行业生态。通过技术、管理、商业模式、机制的创新,持续增强企业的内生动力和竞争实力,并由一家水泥“一业为主”的建材产业集团快速转型为基础建材、新材料、工程技术服务“三足鼎立”的材料产业投资集团。近年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决策部署,中国建材集团在专业化整合上下了很大功夫。水泥板块8家公司整合为1家公司;工程板块中材国际花费80多亿元整合收购了8个公司,合肥院、中材矿山也都整合并入其中;新材料板块也在对风电叶片、玻纤、碳纤进行整合;除此之外,包括北新集团、中建材投资在内的贸易板块,整合历时3年多,也初步完成。通过开展业务专业化整合,稳妥实施业务交接、资产整合、管理整合、人员安置、文化融合工作,释放重组红利,使得基础建材业务稳做“压舱石”,新材料业务跑出“加速度”,工程技术服务业务打造走出去“新名片”。
基础建材产业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淘汰落后、错峰生产、限制新增、取消PC32.5R水泥,发展特种水泥,维护行业健康发展。加快发展低膨胀微热水泥、海工水泥等特种水泥;开发高性能、低环境负荷混凝土及其制品;以现有特种水泥技术为基础,加快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升级;加大低碳水泥的研发力度,开展低碳水泥研究;提升工艺水平,提高产品性能,拓展应用领域。通过水泥业务重组整合,新天山水泥是全球业务规模最大、产业链完整、全国性布局的水泥制造商,水泥、商混生产规模居全球第一。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基础建材板块整合优化、技术升级和绿色转型,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引领水泥工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商混业务的清洁生产,加快骨料行业的标准化生产。截至2022年底,新天山水泥市值达800亿元、总资产2888.37亿元、下辖法人单位519家,拥有熟料产能约3.2亿吨、水泥产能约5.4亿吨、商混产能约4.0亿方、骨料产能约2.3亿吨,市场范围覆盖华北、华东、华中、西南、西北等地区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从业员工达6.8万人。
新材料产业实现高端化、量产化、全球化。通过高端化提升盈利能力和品牌形象,通过量产化打造核心竞争力并实现经济效益,通过全球化拓展增长空间并引领全球产业发展。这三个发展方向是中国建材集团新材料产业的统一路径指引,但对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材料,发力重点各有侧重。如玻纤、石膏板、叶片等成熟的优势产品,主要任务是全球化、高端化,对于锂电池隔膜、碳纤维、陶瓷球这种有技术实力、有一定市场基础的产品,主要任务是加速规划布局,在行业快速发展的机遇中保障供给、提高市场份额,对于UTG、发电玻璃等玻璃新材料产品,主要任务是加速市场导入,突破行业标准,争取产业发展的有利环境,及早实现量产。目前,中国建材集团石膏板、玻璃纤维、风电叶片三项新材料产品的产能规模位居全球第一;以风电叶片专业化整合为抓手,将中材叶片打造为协同高效的专业化发展平台,新疆伊吾、陕西榆林、广东阳江及连云港海上风电项目新建项目进一步完善国内产能布局,首个海外基地落址巴西,筹备开工前期工作。
水泥和玻璃工程技术服务通过业务重组整合,进一步强化内部协同和优势互补,拓宽合作渠道、优化协同模式,推动业务深度融合和合作共赢。充分发挥全球领先的绿色智能技术、装备和服务优势,在服务绿色生产、节能降耗、数字化智能化、检验检测等方面加大力度,为中国建材集团及基础建材行业转型升级、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保障,扩大中国制造全球影响力。中材国际所属中材矿山、中国中材海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材国际环境工程(北京)有限公司分别与新天山水泥签署矿山管理、新能源应用、替代燃料服务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基础建材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中材国际(南京)新一代绿色智能示范线宁夏青铜峡项目顺利投产,能耗及环保排放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全厂智能化率大于80%,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以上;中国建材集团首个单体投资超百亿项目池州骨料线个月全线贯通。大力推进“数字生态系统”和“数字化底座平台”建设,形成覆盖矿山、骨料、水泥及配套智能装备与运维服务的核心产品体系,构建从基础设备、智能化平台到转型服务的系统集成方案,积极推进集团智能工厂的建设。智能化综合成效可使吨熟料综合电耗下降1.0度左右、标煤耗下降1.0公斤左右、熟料28天强度提升1.5MPa左右,吨熟料余热发电量提升1.2度左右,窑可靠性系数保持在99.9%以上,相关技术在中国建材集团内部分水泥骨料项目应用。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天津院成功研发水泥全氧燃烧耦合碳捕集成套技术及关键装备,行业首条CCUS示范线青州中联水泥有限公司项目正式开工。
整合优质资源,围绕国际化增效、供应链提质、招采降本的功能定位,创新商业模式、优化产品结构、提供经营质量,努力成为有行业影响力的现代数智供应链集成服务商。中国建材集团强化顶层设计,完善贸易物流业务发展规划,按照“点、线、面”理念,打造专业国际化物流平台——中材宁锐(南京)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以尼日利亚、埃塞、坦桑尼亚、南非、利比亚、越南6大区域为重点,布局区域内26个国家的属地物流;以中国往返上述区域为线条境内外双循环物流专线;以非洲港口至港口间运输为面,提供跨区域的物流运输服务,最终实现“点线面”联动发展。目前已建立西非、红海和东南亚三条成熟的双向循环物流专线,中尼专线已注册LCN商标(Link China-Nigeria)。2023年新增越南、坦桑尼亚两大物流基地,总计完成尼日利亚、尼日尔、越南、埃塞、坦桑、吉布提6个分支机构的境外布局,属地员工超过650人,属地化率超过90%,各类属地车辆配置近200台,在尼日利亚设有自有码头。
中国建材集团将继续深化水泥、玻璃新材料、工程装备、物流贸易、风电叶片等业务整合融合,加大业务协同,进一步推进集团资源优化布局,促进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切实提高产业竞争力,实现集团高质量发展,加快建成世界一流企业。
原标题:《成果中国建材:抓整合、促融合、打造“国之大材”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中国建材集团业务专业化整合的实践研究》